一次学术保姆
“呜……”手机震动。我正享受电影,没反应过来。反应过来后也没伸手拿手机,因为电影院营造了另外一个世界,与现实世界很遥远。过一会儿手机又震动,我没理。再过一会儿。又震动。看来有事。周末,会是谁?3条短信来自同一个学生,问我作业的情况,要马上给她回复。可是,这些问题上课时都讲过,书面信息也发到班级公共邮箱。为什么还要问我?我耐下性子,回复:“一小时后我才方便回复你。”
从影院出来,我给学生回了短信。还没到家,短信又来了,她问我选了一个题目是否可以?我说可以。到家做事,短信又来了,问我是否有相关的参考文献。我回复“请自己找”,查找文献是大学生需要掌握的能力。我想这该是最后一条了,没想到她边写边发短信给我,作业写到结尾还问我几个小问题……我抓狂了,觉得成了“学术保姆”。我心里吐槽:她没想到这么频繁的短信对我是打扰和负担吗?难道她没意识到这是不礼貌的行为吗?
我突然想到,她可能没意识到这样做不礼貌。我决定和她谈谈。上完课,肯定了她的学习态度后我问:“为什么不在我给学生的开放时间内问问题?或者在工作日里问我?”
“那时还没开始写作业。我平时很忙。只有周末有空。”
“没想到上公共邮箱查收邮件?作业的具体要求邮件里都有。”
“问老师不更*吗?我或同学理解错了,我的成绩就会受影响。”
“想过老师在周末也需要休息吗?发那么多条短信,会影响休息。”
“老师,就是怕影响你休息,所以才没打电话,发短信较不影响别人。”
“收发短信对我是干扰。我觉得发邮件是较不干扰的方式。”
“我怕你晚上回邮件,我急着等你的回复写作业呢!”
我无语。在她的世界里,她只有自己的时间和节奏。我做出了让步,问:“即使周末发短信,为什么不集中问题,却一会儿发一条短信?”
“老师。我的每一步都得到你的肯定,作业成绩不会差吧?”
我没办法再进行对话,她这么直白,我败给她了。我很沮丧,因为她不是一,也不是例外,她只是那些不懂礼貌中的一个学生。
有学生社团要采访我。在约好的时间内,采访者没有出现。过了一会儿,我收到短信——没有留姓名,只说在路上会迟到。我猜测是采访者,于是耐心等待。15分钟后,一个学生走进办公室,问我:“老师你贵姓?”我以为要确认我是否是她要找的人,于是报了名字。接着,她问:“你在什么学院?”我愕然了,没等反应过来,*三个问题接踵而来:“你教什么课?”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反问:“你来采访我,竟连我是谁都不知道?”她嘟囔了几句,没有否认。联系到她的迟到,我确定她不看重准时,也不尊重这次采访机会。没有起码的礼貌,她是做不好采访的,我拒绝了她的采访。
还有次企业要招人,请我推荐学生。我发布了信息,收到一位学生的邮件。邮件没有抬头,没有落款,甚至没有正文,只有两份简历。我猜学生让我推荐他,虽不礼貌但考虑到毕业找工作的煎熬心理,我也就不计较了。为什么发两份简历?我打开附件,期待着一封Coverletter(首页)。里面会提及应聘的岗位和企业的名称。没有,什么都没有。转发哪一份简历呢?最后,从简历的命名上得到启发——一份简历的命名上有HR(人力资源)字样,另一份没有。看来,后一份是通用模板。无奈之下,我帮学生转发了简历,却不敢推荐:我怕他的行事风格会导致上司和同事的恶评。
我知道,有时候我太较真儿,看重礼貌。但我觉得这是基本要求,并不过分。礼貌已成为一种能力,需要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*。
几年前,我的女儿出生了。由于我们工作太忙,产假也有限,只能叫老人过来帮忙照顾,可是老公的母亲身体不怎么好,照顾半年就身体不适了,回老家养老去了。而我的父亲更是生病在床,母亲还得照顾父亲,分身无术。没有办法,我们小夫妻俩经过商量决定,花钱请一个保姆,帮忙照顾孩子。
于是我们就在月亲家政公司找到了合适的人选,也就是我们家后来地保姆李姐。李姐42多岁,人很朴实,看起来很踏实能干。也确实如此,自从雇佣她当保姆以后,家里干净了太多。而且姐毕竟是生过孩子的人,知道怎样照顾孩子,这让我十分的欣慰,平时我们工作忙,半夜才回家,李姐就帮着喂孩子,给我跟老公做晚餐。
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一年,我跟老公接到公司的任务,出国工作半年。没有办法,只能让我的母亲抽空过来看看,监督下保姆工作了。每个月,我都会给张姐汇款,工资加上她跟孩子的生活费。我给的很多,就怕她舍不得买东西,让我的女儿吃穿不好。我还留了个心眼,有时候怕她不买好东西,我经常在网上给女儿买进口牛奶,水果,鸡蛋,牛肉之类的邮回家里,让她给女儿做着吃。
母亲也抽空去看看,发现张姐对女儿不错,真的给女儿做好吃的,跟我汇报情况,我们也就放心了不少。当我半年后回到家,张姐辞职不干了,说要回老家照顾孙子了。她走后,我本来打算给她转点钱感谢她这几年任劳任怨。可是邻居的话让我恨透了她,邻居说:“那个保姆,经常买方便面回家给你女儿吃,还把你快递到小区门卫的东西快递回老家,给她孙子吃。等你妈妈来了以后就做做样子,这事小区里挺多人都看到了。